許瑤光
不過對於何桂清來說是芥蒂,對曾國藩而言,算不得什麼大事。
儘管曾國藩痛恨江西官場在餉事上掣肘,但湘軍畢竟是在江西作戰,就地索餉符乎人情事理,而浙江湘軍又未去過,何桂清這個浙江巡撫願意給就給,不給就算了,怨不得人家。
除了浙江這邊,曾國藩也通過朝廷向廣東等地索餉,但這些省份也大都陽奉陰違,哪怕是日後繼任浙江巡撫的胡興仁也不願意接濟,胡興仁還是湖南人呢,也沒給曾國藩這個老鄉面子。
所以曾國藩索餉無果,心裡雖然不樂意,但卻沒有過多對何桂清不滿,但卻可以從這件事裡看出朝廷和地方官員對於曾國藩和湘軍的態度。
一直以來,朝廷都不看好湘軍,一開始朝廷就將平定太平軍的希望都寄托在兩江綠營的江南大營身上。
一直以來,朝廷都不看好湘軍
在曾國藩眼裡,湘軍是官軍,但在朝廷中樞,這就是一個地方團練罷了,按清制,地方團練不得遠行徵調,所以能讓湘軍出省作戰已經是史上從未有過的事情了。
也難怪江西官場視湘軍為客軍以及包括何桂清等人不把曾國藩的湘軍放在眼裡了。
自曾國藩出兵後,何桂清對曾國藩的排擠、攻擊是一直沒有斷過。
比如咸豐六年(1856年),石達開擊敗湘軍李元度,曾國藩磨蹭了一個月才上奏朝廷,但何桂清卻早已搶先密報清廷,也讓曾國藩遭到朝廷的訓斥,稱他「徒事遷延,勞師糜餉,日久無功」,讓曾國藩顏面掃地。
而私下裡何桂清還頻頻寫信給京中要員,詆毀曾國藩膽小無能,導致浙江深受其害。
除了排擠和詆毀,何桂清還在戰場上小動作不斷。
03
咸豐十年(1860年)春,為解江南大營之圍,李秀成打算玩一招「圍魏救趙」之計,通過進攻杭州來吸引江南大營的救援。
此時擔任浙江巡撫的是原福建巡撫羅遵殿,他才剛剛到任,還沒理順就遭到進攻,只能一邊向胡林翼、曾國藩求援,一邊向江南大營救援。
江南大營這邊派張玉良率軍萬餘馳援,半路卻被何桂清截胡,讓其調歸心腹王有齡指揮。
而王有齡又故意拖延,讓張玉良在蘇州滯留二天,又讓他先救援湖州,再救援杭州。
等張玉良趕杭州的時候,杭州早就城破了,羅遵殿自殺殉節。
攻陷杭州
至於李秀成,看到清軍果然上當,按計劃撤軍,和各路太平軍進攻江南大營,清軍又不得不再次分兵救援。
杭州沒有太平軍,很快就被收復,何桂清直接將收復大功安在王有齡頭上,並保舉他為浙江巡撫。
只是何桂清讓王有齡如願當上浙江巡撫還不夠,還要詆毀羅遵殿。
彈劾羅遵殿守城時「一籌莫展,貽誤生民」,就是讓朝廷撤銷對他的恤典,氣的曾國藩在羅遵殿輓聯上寫「孤軍失外援,差同許遠城中死;萬馬迎忠骨,新自岳王墳上來」,將羅遵殿比作岳飛。
事實上,要不是何桂清、王有齡的蓄意阻滯,局勢不會這麼壞,也不會讓杭州和江南大營兩頭都沒顧著。
04
何桂清之所以惡鬥曾國藩,一是看不起曾國藩的湘軍,認為綠營才是大清的天,二就是怕曾國藩和他爭功。
在擔任兩江總督之前,何桂清算是抵禦太平軍的中流砥柱。
在浙江巡撫任上,和浙江提督鄧紹良一起,以少擊多,擊退了太平軍將領石國宗,後又收復徽州、休寧、寧國府,更擊退了突入浙江的江西太平軍,收復黟縣、石埭。
除了軍事行動之外,何桂清還依靠王有齡擅長理財的能力,給予江南大營充足的糧餉,有效遏制了江南大營的逃兵之風。
而這段時間,則是曾國藩和湘軍最低谷的時候,也難怪何桂清得意的表示:「東南半壁,似非鄙人不能支持」以及「若將江、浙兵勇歸弟一人調度、兩省大吏能籌餉接濟,定能迅奏膚功」等等。
可誰知後來湘軍卻越戰越勇,甚至表現比江南大營還要好,並藉此拿了不少官職,這讓何桂清非常不滿,開始蓄意阻撓和爭功。
作為朝廷重臣,應該主動從戰爭全局來思考處理糧餉供給,平衡協調各方利益,就算從個人角度,一旦江南大營沒了,太平軍圍困常州,湘軍也能策應,至少能逼太平軍撤退。
可何桂清呢?始終局限於投機盤算、小格局思維,不僅對湘軍糧餉一毛不拔,甚至處處阻攔,算計來算計去,得罪曾國藩不說,還把自己性命給玩沒了。
05
前面說了,李秀成攻打杭州就是「圍魏救趙」,目的是擊潰江南大營。
咸豐十年(1860年)五月六日,江南大營破了之後,太平軍乘勝追擊,先攻克丹陽,後直撲何桂清所在的常州。
此時何桂清還手握將近十萬大軍,捨命一搏未必守不住常州城,可惜他想棄城而逃。
那麼為何不向曾國藩救援呢?是拉不來下臉嗎?倒也不是,純粹曾國藩也自顧不暇。
前一年,曾國藩就在江西制定了四路進兵、會攻安慶的戰略,在安慶苦戰的同時,江西、安徽各地都有風險,就連曾國藩的祁門大營被困月余,曾國藩都被迫立下遺囑了,根本來不及出兵。
所以何桂清現在只有兩條路,一是據城固守,與城共存亡,二是棄城而逃,另謀出路。一是據城固守,與城共存亡,二是棄城而逃,另謀出路
雖說他手上有十萬兵馬,但太平軍現在士氣正旺,自己守城沒有太大把握,反而棄城而逃,靠自己這麼多年的人脈,再行疏通,怕是罪不至死,而且自己還年輕,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幾經考慮後,何桂清以赴蘇州籌集糧餉的名義逃離常州。
只是他的出逃沒有這麼順利,常州士紳得到他要逃走的消息後,立即跪地阻攔,何桂清不聽,命人打死士紳後,倉皇逃出常州城。
何桂清一走,負責軍務的張玉良也立即逃走。常州沒了主將,只能自行防禦,最終城破。
06
自古棄城都是大罪,何況封疆大吏,何桂清本想逃到蘇州,誰知江蘇巡撫徐有壬竟拒絕打開城門,還要上書彈劾他的「棄城喪師」之罪,嚇得何桂清不敢停留,以藉口借洋兵跑到了上海租界內躲避起來。
何桂清是活命了,可他和張玉良一走,十萬清軍群龍無首,不戰自潰,常州、常熟、蘇州先後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