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仔細檢查後,確認小童是被蚊蟲叮咬所致。
在被蚊蟲叮咬後,人體會對蚊子唾液中的化學成分產生過敏反應,釋放一種叫組胺的物質,組胺能擴張毛細血管,增強血管壁的通透性,叮咬部位便會引起一系列炎症反應,導致局部發紅和腫脹。
無獨有偶,2歲男童樂樂(化名)也中招了。
在小區樓下玩耍時,右小腿被蚊蟲叮咬後出現了紅斑腫脹,還有水皰、糜爛的症狀,家長使用外用藥物處理後,症狀仍然沒有好轉,已影響到了孩子正常走路
家長介紹,送醫時,孩子的右小腿已經出現了雞蛋大小的腫塊,被診斷為「蜂窩織炎」,需住院接受治療。
醫生詢問病史得知,2歲男童樂樂對蚊蟲易過敏,這次除了過敏反應,還有細菌感染的共同作用。
由於腫塊已經出現了壞死、潰爛,樂樂接受了膿腫切開的手術治療,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病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