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舞弊案雖然看起來是小事,但卻讓咸豐帝下決心好好整治官場了。
他非常明白,科舉制度是國家選拔人才的關鍵,要是這個選拔人才的源頭都變得污濁不堪,整個官僚隊伍又怎麼能保持廉潔公正呢?
一定要用堅決果斷的措施治理科舉考場上的腐敗現象,才能重新整頓國家的綱紀。
就在那天,咸豐皇帝發布命令,讓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兵部尚書陳孚恩、戶部尚書全慶等人組成專門的調查小組,徹底調查順天府鄉試發生的舞弊案件。
專案組行動迅速,立刻傳喚平齡接受調查。
面對審問,平齡承認自己過去唱過戲,但對於朱卷和墨卷存在明顯差異的關鍵問題,他卻含糊其辭,試圖轉移話題。
因為平齡是舉人,受到大清律例的保護,專案組不能對他動用刑罰,審訊工作一時難以進展。
為了打破僵局,咸豐帝命令剝奪平齡的舉人身份,這樣專案組才能對他使用嚴刑拷問。
隨著審訊的深入,真相漸漸顯露:平齡的墨卷里錯誤百出,語句也不通順,而朱卷則明顯經過了修改。
翰林院編修鄒石麟承認自己動了考卷,想幫平齡擺脫嫌疑。
但是,光是改幾筆字,就能讓一份糟糕的試卷變成第七名嗎?顯然不可能,這背後肯定還有更深、更嚴重的問題沒有被揭露出來。
咸豐帝意識到情況非常糟糕,命令徹底重新審查所有科舉考試的答卷。
複查的結果讓人非常吃驚,發現五十多份試卷都有明顯的作弊嫌疑,其中一份試卷竟然有三百多處錯別字,竟然還中了舉人。
信息來源: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卷三百八十九·柏葰傳》載:柏葰以大學士典鄉試,坐縱容家人舞弊,論大辟。
這件事的嚴重程度遠超咸豐帝的想像,他立刻下令撤銷主考官柏葰的職務,等待審問。同時撤銷副主考官朱鳳標、程庭桂的職務,接受調查。
與此同時,咸豐皇帝非常信任的肅順,也在背後積極推動科場舞弊案的調查。
他想借著整頓科舉考場的機會,一方面打倒自己的政敵柏葰,另一方面也想藉此鞏固自己在朝廷中的權勢地位。
肅順的真實目的,不僅僅是查清科場舞弊,更在於清除異己,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科舉制度選拔官員茲事體大,其中怎麼可能沒有貓膩,最終真相徹底暴露,牽連的官員之多,讓人震驚,整個朝廷和社會都為之震動。
如何處理柏葰,讓咸豐帝左右為難。
柏葰是兩朝元老,過去以清廉著稱,這次舞弊案中又沒有直接受賄,似乎不該判死刑。
朝廷上,咸豐帝問大臣們怎麼處置柏葰,大多數官員都不說話,氣氛十分緊張。
這時,肅順站出來,堅決主張嚴懲柏葰,以此來警告其他人。
他引用《欽定科場條例》,指出科舉舞弊和謀反一樣,應該立即處死。
最後,咸豐帝在肅順的強烈要求下,為了維護科舉的公平,決定判處柏葰死刑,立即執行。
信息來源:《清實錄·文宗顯皇帝實錄》咸豐八年十月己丑條載:柏葰身任大學士,典試舞弊,情罪重大,著即行處斬。(中華書局影印本卷二百九十六)
其他牽連案件的官員,有的被撤銷官職,有的被流放到邊遠地區,還有的被扣除俸祿,總共有九十多名官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懲罰。
戊午科場案是清朝最嚴重的科舉作弊事件之一,影響非常深遠。
朝廷對此案進行了嚴厲的懲處,起到了震懾作用,讓科舉考試的公平性在一段時間內有所維護。
但是,科舉制度自身的弊端並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腐敗問題依舊存在。
寫在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