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間,他帶領數百名僧人,將從天竺帶回的佛經翻譯成中文,完成了《大般若經》等多部重要經典的翻譯工作。
不僅如此,玄奘還將自己的西行經歷寫成了《大唐西域記》,這部作品不僅記錄了絲綢之路沿線的地理人文,更為後世研究古代中西交通提供了珍貴史料。
從天堂墜入地獄
然而,這種輝煌的局面隨著唐太宗的去世戛然而止。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駕崩,其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
新帝登基後,朝廷局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作為前朝重臣,玄奘的處境每況愈下。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玄奘與隴西貴族集團關係密切。
這些人在太宗朝就與李治之間存在矛盾,李治即位後,自然對與他們交好的玄奘心存芥蒂。
其次,玄奘在民間的影響力過大。
據史料記載,每當玄奘外出,都會引來萬人空巷的場面。
這種超高的人氣讓新君感到不安。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玄奘在一場重要的佛法辯論中展現出的強硬態度,徹底激怒了唐高宗。
從辯論到囚禁
事情的導火索是一場看似普通的佛法辯論。
唐高宗和武則天暗中授意尚藥奉呂才發表文章,公開質疑玄奘的佛學觀點。
面對挑戰,玄奘毫不退縮。
在隨後的辯論中,他憑藉深厚的佛法造詣,駁斥了對方的質疑。
表面上看,玄奘贏得了這場辯論,捍衛了佛教的尊嚴。
但實際上,他的強硬態度卻讓自己永遠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從此以後,玄奘的處境急轉直下。
唐高宗以"協助翻譯佛經"為名,派遣心腹人員嚴密監視他的一舉一動。
每年隨駕前往洛陽時,玄奘都被強制隨行,實際上是被軟禁狀態。
西華寺的最後時光
事態進一步惡化是源於一次生病求醫事件。
當時身在洛陽的玄奘病重,卻被監視人員拒絕請御醫診治。
無奈之下,他私自外出就醫,這一行為徹底激怒了唐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