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震、制震、免震三原則:
耐震:通過增加牆體厚度、使用高強度鋼材提升結構強度,適用於小型建築。
制震:高層建築安裝橡膠軸承或阻尼器,吸收地震能量。例如東京330米高的「Tora Asa」大廈可抵禦9.1級地震。
免震:隔離層技術使建築與地基分離,如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大樓的鉛芯橡膠支座系統。
傳統智慧與現代結合:京都東寺寶塔(17世紀)採用中央立柱與聯鎖結構,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中完好無損。
(2)應急響應與預警系統
緊急地震速報:利用P波(縱波)與S波(橫波)的時間差,提前數秒至數十秒通過電視、手機發布警報。全國4200個觀測點可在3秒內完成震源定位。
海嘯預警:通過海底監測網與歷史數據模型,3分鐘內發布海嘯警報。此次地震因震源深度大、震級不足7級,未觸發海嘯。
(3)社會防災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