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一出,網上立馬炸鍋了,周繼紅被罵得可慘了。很多人覺得她在全紅蟬取得歷史性成就的時候潑冷水,不會欣賞和鼓勵年輕運動員。雖然當時周繼紅說的話聽著是有點扎心,但她說的話其實不無道理。
作為跳水界的大牛,周繼紅曾經拿過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女子10米跳台金牌,後來又成為中國跳水隊最成功的教練和領隊之一。她帶領中國跳水隊打了好幾屆奧運會,培養了郭晶晶、田亮等一大批世界冠軍。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經歷,她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全紅嬋奪冠後要遭受什麼。
在跳水這個項目中,運動員通常從小就開始專業訓練,很多人在青少年時期就達到了技術高峰。但是,當它們身體開始發育時,原本完美的技術可能需要重新調整。這個過程真的很痛苦,全紅嬋就在採訪中表示自己的對身體變化的擔憂和焦慮。
歷史上很多曾經的神童都過不了這一關,像張家齊,曾與全紅嬋、陳芋汐並稱「跳水三小隻」,東京奧運會雙人10米台冠軍。後面也是因為身高和體重的增長導致動作控制難度加大,單人項目競爭力下降。仍在堅持訓練,但競技狀態已不如巔峰時期。還有任茜、趙沁心這些,克服不了發育關最終不得不退出。
隨著全紅蟬在墨西哥世界盃的出色表現,許多網友開始重新審視周繼紅當年的言論。一些人認為,周繼紅的話雖然當時聽起來有些刺耳,但確實包含著深刻的體育道理,是一種善意的提醒而非否定。
有網友理性指出:"周繼紅作為教練說那樣的話,有錯嗎?每一個運動員都會面臨著不可控的風險,提前說出來,提醒隊員做好應對措施,好好訓練,避免風險的出現,這不是很正常嗎?"
也有網友表示:"看到全紅蟬現在的表現,我覺得周繼紅當年那番話更像是一種激勵,而不是打壓。有時候,嚴厲的話反而能讓運動員保持清醒和進取心。"
全紅嬋的18歲首秀,不僅是一場比賽的勝利,更是對「發育關魔咒」的有力回擊。她的故事印證了競技體育的殘酷與魅力——天賦決定起點,努力決定終點。未來,她仍需在技術、體能、心理上不斷突破,而中國跳水「夢之隊」的傳奇,也將由她和陳芋汐共同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