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活了50歲在青樓睡30年,齊名李白杜甫,放飛了肉體卻守住了靈魂

2025-02-20     花峰婉     反饋
3/4
杜牧原本就放誕不羈,再加上年少輕狂,竟把人生寄托在煙花柳巷裡。

當時揚州繁華,青樓滿城,實在太易迷失自我。

或許在他看來,與其在畸形的官場煎熬,不如在溫柔鄉醉生夢死,及時行樂。

就在這時,他又遇到了張好好。

當年在沈府,杜牧與這位歌姬一見傾心。

只可惜有緣無分,她終究嫁與他人。

此番重逢,物是人非,不由添了幾分傷感。

從此,杜牧越加放浪形骸,更是難以自拔。

他本就是個率性之人,行事又太張揚。

久而久之,在揚州,在洛陽,"杜十三"夜夜笙簫、花天酒地的名聲就越傳越遠。

放縱聲色犬馬的生活,如同一潭死水,把杜牧越陷越深。

他明知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卻又欲罷不能。

或許唯有在酒精和女色的麻痹下,他才能暫時忘卻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才能麻醉那點點的悲涼。

天才自負,仕途坎坷

再有才氣,放浪形骸總要受人詬病。

杜牧又豈會不知?只是,已經太遲了。

公元835年,杜牧再次被貶,督洛陽監察御史。

恩師牛僧孺苦口婆心,三番五次勸誡,可杜牧依舊我行我素。

即便答應改過,也不過是暫時的。

每每午夜夢回,杜牧都為自己的墮落感到悲哀。

他真的想痛改前非,奈何誘惑太多,一時半會兒哪裡戒得掉。

有幾次他下定決心,埋頭於公務,連著幾天滴酒不沾。

可是,冷寂的夜晚,無盡的空虛又將他吞噬,只好再度逃避進聲色犬馬里。

李德裕掌權後,痛恨杜牧的所作所為,幾次想將其斥退出朝。

奈何杜牧才華橫溢,又有人多次保他,這才勉強免於被貶之禍,但仕途卻一蹶不振。

天之驕子的杜牧,就這樣被埋沒了。

他不甘心,卻又無可奈何。

這個時代,不容半點叛逆,不容一絲放縱。

可他偏偏不願隨波逐流,終日鬱鬱寡歡。

或許是個性使然,或許是心已死。

最後十年,他先後被貶為湖州刺史、黃州刺史,鬱郁不得志。

公元850年,杜牧病逝,年僅50歲。

50年人生,大半耗在青樓,實在可惜。

臨終前,他是否悔恨?是否哀嘆?我們不得而知。

只是,一代才子,如此凋零,令人扼腕。

天才隕落,文章千古

杜牧,這個風流才子、放浪形骸之人,就這樣離開了人間。

一生五十載,三分之二都在煙花柳巷中虛度光陰。

然而,就是這樣的他,文章氣度,滿紙豪情;詩詞歌賦,字字珠璣,與李商隱齊名,號稱"小李杜"。

《阿房宮賦》鏗鏘有力,抨擊秦始皇暴政,千古傳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道出了他內心的鬱結和不平;"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這樣的絕美意象,令人拍案叫絕。

即便身陷囹圄,杜牧的文采也沒被埋沒。

相反,他將滿腔的憤懣化作筆下血淚,將孤寂壓抑宣洩於詩歌里。

正是因為處境艱難,他才洞悉人間冷暖,才寫出最真實感人的不朽篇章。

如果當初杜牧循規蹈矩,憑他的才學,必能平步青雲。

可是,他偏要特立獨行,寧可選擇自我放逐。

或許惟有如此,才不負他桀驁不馴、傲視凡塵的靈魂。

像他這樣的人,生來就不適合世俗的樊籠,只能在文字的世界裡上下翱翔。

杜牧一生,心高氣傲,志向遠大,卻抱憾終身。

或許,唯有在詩詞歌賦中,他才能盡情抒發胸中鬱氣,才能安放那顆不甘平庸的心吧。
奚芝厚 • 190K次觀看
舒黛葉 • 33K次觀看
奚芝厚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福寶寶 • 49K次觀看
奚芝厚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6K次觀看
喬峰傳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35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舒黛葉 • 2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