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相比這句話各位爸爸媽媽們都異常熟悉了。從很早時候,這種觀念便已經根深蒂固,大家總覺得讓孩子把握好早上最關鍵的時刻,就是一天最大的收穫。然而幫媽要說的卻恰恰相反。
一天之中最重要的時刻不是早晨,而是睡前一小時!大量對孩子學習生活研究的資料,結果發現,傳說的一天之計在於晨的說法,對孩子的學習根本就不適用。孩子真正成長的時間更多是在睡前而不是早期。
睡覺前,千萬不要對孩子做以下事情,越早知道越好。

1、不要讓孩子睡前哭
睡眠,是一天的結束。孩子的情緒,在睡前凝固。
作為父母,有時候我們為了讓孩子早點睡覺,再三催促,難免會著急上火,責駡他,甚至動手打他。孩子被打罵,最主要的表達就是哭。
哭很消耗精力,特別是晚上,孩子很快哭累,不由自主睡著。這意味著,孩子委屈、害怕、憤怒的情緒來不及處理,都淤積在心裡了。
這樣雖然可以讓孩子安靜下來,但卻會影響睡眠,嚴重的還會影響親子關係,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

2、不要吃太飽
孩子在睡覺一定不要吃太飽,吃得太飽可能會產生積食的情況。
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
人體在進食過飽後,大腦中被稱為「纖維芽細胞生長因數」的物質會明顯增多。
這些小物質很容易導致大腦動脈硬化,供血減少而出現大腦早衰、智力減退的現象。
所以對孩子來說,吃得太飽並不是好事哦~
3、玩電子設備
有些孩子喜歡在睡前玩一會電子設備,作為放鬆的一種方式,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
首先,睡前的燈光會比較昏暗,在這種光線下玩電子設備,會影響視力。
其次,電子設備裡的遊戲會讓人產生好勝心和亢奮感,這很不利於孩子的入睡。
在孩子的睡前一小時,請用書籍和你的溝通代替電子設備,陪伴在孩子身邊。
健康的睡眠,是孩子成長必備的因素。
而睡前的一小時,也不單單只是為了睡覺做準備,它關乎到孩子的健康、心理和成長。
電視劇《陪讀媽媽》中,丁一一和媽媽衝突不斷。
每天晚上,母子二人為了遊戲和作業的事情就各種鬥智鬥勇。媽媽為了不讓兒子晚上熬夜玩遊戲,沒收手機,限制網速。結果不但沒有阻止孩子玩遊戲,還讓本就劍拔弩張的母子關係更加惡化。
一天晚上,因為兒子晚歸,媽媽大發脾氣,就在媽媽繼續喋喋不休的時候,兒子一拳頭捶在了牆上的裝飾畫上,玻璃碎片把他的手劃破了,鮮血一滴滴地滴在地上……
那天晚上以後,兒子跟變了一個人一樣,每天回到家沒精打采,少言寡語的,很是讓人擔憂。

生活中,很多父母在睡前,為了不讓孩子玩遊戲,也是和孩子各種掐。
只是,這種行為不但沒有讓孩子聽話,乖乖睡覺,反而讓親子關係日漸疏遠,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父母變得越來越焦慮。
罵孩子,是一種最無用的教育,特別是睡前半小時,和孩子發生衝突,讓孩子帶著情緒入睡,更容易造成心理疾病,時間久了,假抑鬱也可能變為真抑鬱。
而對家長而言,因為吼孩子動氣,也會傷到身體,往往孩子還沒抑鬱,我們已經焦慮到神經衰弱,失眠多夢了。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南風效應":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吹出了刺骨的冷風,行人因為害怕寒冷,所以裹緊了大衣;而南風吹出了柔和的微風,行人覺得很溫暖,便解開了大衣。
教育應該是春風細雨般的。不妨試試"低聲教育",營造一個和諧的睡前氛圍,讓孩子和自己都有個輕鬆的睡前心情,愉悅入睡。
睡好了,精神才好,問題解決起來才能更加遊刃有餘。
睡眠,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爸爸媽媽,請重視孩子的睡眠問題,在睡前不要做上面這4件事情,儘量讓孩子保持一份平靜而愉悅的心情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