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十二位皇帝的興衰沉浮

2024-08-16     花峰婉     反饋
3/4
7、嘉慶帝顒琰:清高宗弘曆的第十五子。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慶,在位25年。卒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終年61歲。廟號「仁宗」。 嘉慶帝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他親政後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於改變乾隆後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代中衰之勢。從嘉慶帝個人來說,他始終開不出一個根治日趨嚴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藥方,對一大批「尸祿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嚇,最終徒呼奈何而已。他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認識,但對於一個日趨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國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對付外來侵略者,此後只能沿著衰敗的道路滑下去。

8、道光帝旻寧: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六代皇帝,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於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終年69歲。廟號宣宗,葬慕陵。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儉德著稱。他處於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守其常而不知其變」。來自東南海上的鴉片流毒和英軍入侵,使他寢食不安。他想嚴厲禁煙,也曾下決心抗擊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國來自何方,不知殖民主義為何物。平素無知人之明,臨危無應變之策,以至戰守茫然,毫無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頓足嘆息,結果忍辱接受英國的城下之盟,簽訂了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江寧條約》。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綱獨斷,事必躬親,但內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運,禁煙等均無起色。勤政圖治而鮮有作為,正是他一生的悲劇所在。

9、愛新覺羅·奕寧:生於1831年,死於1861年,清朝第七世皇帝。1850-1861年在位。年號咸豐,廟號文宗。為清宣宗道光的第四子。道光三十年正月即皇帝位,時年二十歲,第二年改元。咸豐帝在位11年,內憂外患,戰亂頻繁,幾年沒有一天安寧的日子,最後還死在出奔逃避之中。咸豐十一年七月(1861年8月),咸豐帝病逝於承德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內,卒年31歲,葬入清東陵的定陵。有子女3人,子2人,女1人。是清朝有子女皇帝中最少者。

10、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5年)清朝第八代皇帝。1861-1875年在位,年號同治。咸豐十一年七月咸豐帝駕崩,群臣忙著治理喪事,同時也為新登基的六歲皇帝操辦政務,改元的年號為「祺祥」。遵照文宗遺命由八大臣輔政,兩太后是不干預朝政的。權欲薰心的慈禧發動了一場宮廷內部的奪權鬥爭。咸豐十一年九月肅順等人扶文宗梓宮回京,兩太后挾小皇帝另程返京。慈禧一行先抵率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八大臣拿獲,以「圖謀不軌」之罪,斬首的斬首,賜死的賜死,革職的革職,廢除了「祺祥」年號,十月九日載淳即帝位,改元「同治」,寓兩太后同時治理天下之意,兩太后破祖制,實行垂簾聽政,真正執掌國政的是慈禧。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同治帝崩,親政兩年,終年十九歲,是清朝皇帝中壽命最短的一個。葬於清東陵惠陵。 同治帝無子女,而後光緒、宣統二帝均無後代,數十年間宮中不聞兒啼,世名稱為「宮荒」、「國統三絕」。講求迷信的遺老遺少無不感嘆大清氣運將盡、天數未定。

11、光緒帝載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於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後被指定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緒十三年病死,終年38歲,廟號德宗,葬於河北易縣崇陵。 光緒帝19歲親政,他富有年輕人的進取精神,願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國之君」,積極支持變法,一度成為維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變法危及封建守舊勢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為主的清室貴族的阻撓。戊戌變法的失敗,使清王朝改變舊章的一線生機被扼殺。光緒帝沒有勇氣衝破封建倫理思想的束縛,「天顏戚戚,常若不悅」,心境悲愴,終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劇命運。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時,慈禧只好挾光緒帝倉皇逃到西安。義和團運動後,各地反清武裝起義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國廣泛傳播,清王朝瀕於覆滅的邊緣。
奚芝厚 • 136K次觀看
舒黛葉 • 28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福寶寶 • 46K次觀看
奚芝厚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喬峰傳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34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舒黛葉 • 2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