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二字,包含著「教」與「育」。
老師傳授知識,家長養育孩子。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
1
教育若只靠老師,
那就真的是耽誤孩子
很多家長以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對於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全部仰仗老師了。
其實不然,為什麼同樣的班級、同樣的老師,孩子的表現卻不一樣呢?
因為教育孩子這件事不能單靠老師,否則就實在太耽誤孩子了。
有些教育,老師真的是無能為力。

老師不能保證你孩子良好的品行,給不了你孩子良好的習慣,也給不了你孩子讀書的興趣,更給不了你孩子長久的幸福感。
這些話,雖然很殘酷,但很中肯,願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到,都能明白。
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長的參與。
2

好成績不止靠老師,
家庭才是培養學霸的溫床
要想讓孩子越來越優秀,當然要靠學校老師教。
但孩子成績的高低,家庭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學校。
陳寶生說:「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
就算孩子上課時聽得再認真,回到家裡卻完全不學習,那又有什麼用呢?
學霸不是天生的,每一個學霸的背後,都有一個給力的家庭。
學霸的父母不一定就是高學歷、能力有多強,但是,他們能給學霸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環境。
3
教書的是老師,
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韓愈在《師說》中這樣寫道: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意思是說,老師是傳授知識、教授學業、解答疑惑的人。
老師教的永遠是課本上的知識,而課本之外的,是家長的育。

俞敏洪也曾說過:
「家庭是複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如果複印件出了問題,那麼我們一定要回溯到原件上去找問題。」
父母的一言一行,好的壞的,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所以,有了老師的教,家長的育,教育這件事才完整。
4
孩子成長的路上,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
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在孩子成長的點滴的過程中,父母要捨得投入精力、學會樂於擔當。
父母更需要通過自己的言行影響孩子,成為孩子的榜樣。
要知道,家長的言傳身教,比孩子的自我約束更有用。
每位家長內心都必須有這樣一個堅定的信念:孩子的成長,我之責任。
5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才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業
老師教不到的地方,其實都是家長的責任。
要知道,你的孩子只是老師眾多學生中的一個,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而已。
但是你不一樣,你是孩子世界裡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你最重要的事業。
父母是孩子的終身老師,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

無論你事業上有多麼成功,也抵不了在教育孩子上失敗所帶來的後果。
親愛的家長,別再缺席你孩子的教育了。
孩子比你想像中成長得更快,有些東西再不教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