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雖然創立了自有品牌,但前期達芙妮主要做的是批發生意,即將滯銷庫存尾貨賣給大陸代理商,從中賺取一定的差價。
很快,批發生意的劣勢就暴出來了:一方面,代理商傾向銷售利潤空間最大的產品;另一方面,銷售主導權被代理商牢牢掌控,達芙妮的庫存風險不斷放大。
隨後,在張文儀的主導下,達芙妮由原來的批發商逐漸轉型為零售商,張文儀又開始帶著達芙妮在全國各地開設直營門店,並通過加盟模式持續擴張規模。
當時,大陸改革開放十多年,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美的渴望不斷釋放,發源於台灣的達芙妮,代表著前衛和時尚,價格也不算貴,正好滿足了年輕人對美的追求。
就這樣,達芙妮成了年輕人的心頭愛,公司營收也跟著水漲船高。
抓住時代契機的達芙妮母公司犽凝集團,於1995年在香港順利上市。
三伴隨達芙妮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公司內部的控制權爭奪也愈演愈烈。
張文儀帶領的市場部門在達芙妮的話語權不斷提高,和姐夫陳賢民的衝突也越來越多,甚至在董事會上也針鋒相對。
為了達芙妮的平穩運行,陳賢民於1998年退出了公司管理層。
不過,張文儀的好日子也不長久,因為只注重市場營銷,忽略了產品設計與質量問題,達芙妮的銷量出現下滑趨勢。
隨後,因為一筆1500萬美元的到期借款還不上,張文儀被迫離開了公司管理層,董事會不得不請回陳賢民主持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