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的理性
呂不韋被扳倒了,但麻煩並沒有終結,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秦國發生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事就是韓國派來的間諜鄭國的疲秦之計敗露了。
韓國處於四戰之地,又挨著虎狼之秦,可謂地緣政治差到了極點,於是就想出了一個損招兒,派間諜鄭國去秦國修鄭國渠。
在先秦那種落後的生產力條件下,想修鄭國渠這麼浩大的一個工程可不是開玩笑的,所要動用的人力和物力那都是天文數量級。
秦國一旦修開了鄭國渠,國力將被牢牢的栓縛在大型工程項目上,也就無力再東出伐韓。
鄭國渠是在修到一半的時候陰謀敗露的,秦國上下憤怒至極!
這事本身只是一層,更要命的是,這個鄭國還是呂不韋引薦的。
這一下子,老秦人對外客的憤恨已經到了無法形容的地步,群情激憤,要處死鄭國,驅趕所有的外國士人。
然而嬴政是怎麼處理的呢?
他理性的思考兩個問題,第一,鄭國渠到底該修還不是不該修?第二,這個鄭國到底能用不能用?
對於絕大多數秦人來說,及時止損才是最當緊的,這兩個問題考慮都不用考慮,但嬴政卻不這麼看。
首先,鄭國渠當初能夠通過批准,說明是經過秦國高層認真思考過的。要有自信,當初的自己,還有「仲父」,以及秦國的精英們並不是傻子。
呂不韋雖然是自己的絆腳石,但嬴政了解他,「仲父」並沒有害秦國之心,秦國也正是在呂不韋的精心治理下才快速的從昭襄王后期的疲敝狀態緩過勁兒來的。
其二,用人之道,重在用別人的優點,不要總盯著別人負面的東西。那樣的話,天下沒幾個可用之人,已有人才的優勢也發揮不出來!
於是,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讓鄭國繼續修鄭國渠!
這個決定一出,所有人都傻了,但也正是嬴政的高明之處。
很多情況下,人性總有一個弱點,老去復盤和質疑自己之前的判斷,像是強迫症,猶猶豫豫,陷入內耗中。其實應該有足夠的自信,相信當初的自己也並不傻,理性分析出利弊後就不要再內耗。
另外,恨屋及烏,愛屋及烏是人的天性,但一定就對嗎?一個女明星長得很好看,就因為自己不喜歡她的私生活,就說她外貌丑?
這都不是理性的態度。
普通老百姓這般為之不打緊,也可以說是真性情,但作為統領數百萬子民的帝王,絕對不能如此的感情用事。
誰規定了對韓國有利的事情,就一定對秦國有害呢?如果對秦國的利益更大,和敵人共享事態發展的不同良性結果,也未嘗不可。
事實證明,嬴政的選擇何其正確!鄭國渠修好後,換來的是關中沃野的千里良田,秦國再不用從巴蜀費盡千辛萬苦的運糧了,也為後來一掃六國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作為一個統治者,嬴政的理性和成熟已經達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
呂不韋不讓他親政,他能不討厭麼?鄭國是個間諜,他能不厭惡麼?但不喜歡歸不喜歡,並不妨礙嬴政理性客觀的剖析一個人,承認別人的優點,肯定對方的智慧!
同理,自己再喜歡的人,如果他的政治訴求和國家利益有衝突時,也會毫不留情的將其拋棄,比如有「存韓」之念的韓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