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會,文人的水平高低絕不是光看你的學術,更重要的是實操理政能力,能不能給老百姓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孔子的務實精神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什麼這麼說?《論語》的第一句話就開宗明義。
《論語》開篇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我們現在的翻譯是,學習完後,不斷複習,是多麼快樂的事呀。
實際上這是完全不符合邏輯的,掏心窩子講,誰複習的時候會快樂呀?那是反人性的。
實際上這裡的『習』是實踐或者實習的意思。孔子的原義是學到了本領,並積極的將它應用於實踐,真是一件快樂的事。
也正是因為有這種價值觀的引導,才讓後世的儒家以立德、立功、立言作為三不朽的標準和順序:先樹立品德,再實幹,然後才著書立傳。
孔子的這一生,辦學辦到魯國最大的民辦大學校長,當官當到魯國的CEO,經商經到有3000人的大商團,任何一項成就都是極了不起的,絕對是實操的天才!
更不用提,他創建的在野黨對後世的影響了,直接壟斷了華夏政壇2000多年!
所以,孔子絕不只是一個學術性的文人,更是一個實操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