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到了放榜那一日,他們二人卻榜上無名。其實考進士就是這樣,考不中才是常態。不然也不會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也就是說,五十歲能考中進士都算年輕的了。
此時二人才二十左右,機會還多著呢,只要下次再接再厲就好了。但是曾曄受不了這種打擊,得了心病,不久之後就病逝了。
相比之下,曾鞏的情況好了很多。雖然也有些沮喪,但也僅此而已。他仔細分析了自己的表現,總結出了自己科舉失利的原因在哪裡。
宋代的科舉沿襲唐代,當時文壇流行的是盛唐時期的那種華麗、浮誇的文風,辭藻怎麼高級、華麗,就怎麼寫。當時所謂的佳作,都是用華麗辭藻堆砌出來的。
因此科舉考試,相較於文章的內容,考官更在意考生的文筆。
恰好曾鞏的文風與流行相悖,他的文風樸實無華,但是反覆讀來,卻會讓人回味無窮,越讀越喜歡。同時,他更擅長的是做策論,通過文章來闡述觀點,講清道理。
這麼看來,他名落孫山再正常不過了。既然知道了原因,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針對性地去改變了。
遇到貴人,重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