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孫中山
婚前,孫中山是父母和長兄孫眉眼裡的「問題孩子」,從小接受西方教育的他對清政府那一套恨之入骨,他對所有傳統的東西也有很大的牴觸,為此,他曾帶人將村裡的佛像推倒並一腳踩碎,平日裡,他的言辭間,也滿滿都是對各種事物的不滿。
可以說:革命者的形象,已經在18歲的孫中山身上顯現。
盧慕貞自小受傳統思想影響,這註定:她和他將不是一個世界的人。這段看似「門當戶對」的姻緣,其實恰是「命運牽錯的線」。
盧慕貞的理想人生是「平安順遂」,是「和和美美」。然而,當這樣的理想迎面撞上「將讓中國發生翻天覆地巨變的革命者孫中山」時,這場結合,註定將是錯誤。
人生沒有提前預見,盧慕貞也並不能預見自己和丈夫以後的人生。她只隨著命運之線的牽引,繼續著她的人生。
婚後僅僅三月,孫中山便回到了香港中央書院復學。在學校里,因為博學多才,孫中山一直被人稱作「通天曉」。婚後的那三個月的相處中,盧慕貞已經隱隱察覺到:她的丈夫,與普通男子不同。
這種不同,體現在談吐間,也體現在他的氣度上。她發現:丈夫似乎對凡塵的諸事都不甚在意,可一旦碰到和政治相關的事,他整個人便會變得特別亢奮。
此外,盧慕貞還發現,丈夫對於男女之事似乎也並不大在意。沒錯,他的注意力似乎不在這上面。她想:他是個干大事的人!但這個大事,究竟多大,她並不知道。
干大事的人,往往會很忙,她的丈夫比她想像中還忙。他幾乎很少回廣東香山縣翠亨村老家,偶有信來,也很少提及她。她於是想:「干大事的,都不能太兒女情長。」
後來,孫中山進入了雅麗醫校,盧慕貞便傻傻地尋思:「他將來啊,會是個醫生,醫生就是給人看病的!」這樣想著,她心裡覺得踏實極了,她甚至開始憧憬起她做「醫生太太」的日子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