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文獻記載,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商時期,中國人就掌握了冶煉白銀的技術。
當時的白銀極為稀少,更是被視為貴重的金屬,主要用於製作餐具、裝飾品等, 而非作為通用貨幣。
它那璀璨的光澤深深吸引著古人,讓他們賦予白銀以美好的寓意。
白銀的光澤與純凈度有直接關系,冶煉技術的進步使得商周時期的白銀質量日益精良,呈現出了如月光般皎潔的白色,這些白銀製品成為當時貴族的身份象徵,
他們競相收藏使用白銀器皿,以示富貴。
在《詩經》中,「白銀素錫」被寫進詩句,可見白銀的地位。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礦產開采技術的進步,白銀的來源有所增加,但是由於數量有限,白銀的地位並未因此改變, 而是繼續沿用於製作高檔用品。
只不過當時的貨幣主要還是以海貝和銅鑄的布幣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