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漢武帝時,大儒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時提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武帝採納其策,從此罷黜百家,奉儒家為正統思想。
儒家思想重視「三綱五常」,即所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以及「仁、義、禮、智、信」。在儒家思想統治下,社會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在其位謀其職,王莽身為臣子,便應遵循為臣之道,為皇帝分擔政事,治理國家。
此外,董仲舒還吸收了道家等有利用君主統治的學術思想,增加了儒家思想的內容,宣揚「君權神授」,加強了中央集權,更加重了君權的不可違抗性。
由此,王莽在建立「新朝」前,利用圖讖符命,派人大肆宣揚自己「神授」的合理性。但相較於建立一個國家,治理國家更不是一件易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王莽稱帝後的幾項改革舉措,使得戰亂動蕩之中的百姓生存更加艱難。
一些有識之士憤而起義,此時的王莽不再是「君權神授」 的真命天子,而是儒家思想下批判的「亂臣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