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越來越多人開始趨於理性,捂緊錢包。
「能省會存」看似成了最優的金錢觀。
可背後,卻是完全不同的生活狀態。
有的人省錢,是因為「存錢認知」,為了在風險來臨時生活能有保障;
而有的人省錢,卻是嗜錢如命,放棄了原本追求的幸福和快樂。
倘若一個人處於長期缺錢的狀態,會不可避免地消極、缺乏自信,從而養成以下這4種錯誤金錢觀。
最終可能越省越窮,影響一生。
來源:視覺中國
省下教育的錢,留下的是遺憾
前段時間,網上有個熱議視訊。
河北的一位母親,帶著自己女兒風塵僕僕地乘坐綠皮火車。
母親給年齡不大的女兒買的是站票。
據這位母親說,自己是故意買的「慢車+站票」,讓女兒一路站到終點。
視訊配文還寫道:
「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下次繼續。」
她的女兒是什麼反應呢?
在視訊畫面中,可以明顯看到,女孩靠在座位上給母親翻了好幾個白眼。
我能理解這位母親的想法。
很多父母都出生成長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覺得苦難造就了他們勤儉、頑強、上進的好品質。
于是之後哪怕經濟條件允許,他們也執著於讓孩子「接棒」感受自己曾經的不易。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一張站票能感受出多少生活的苦呢?
無非就是站得腰酸腿疼,然後內心更堅定「下次要買個一等座」。
而對於這位母親來說,明明可以兩個人一起坐著,觀察生活百態,欣賞沿途的大好河山——這些都是書本上學不到的, 也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