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遷墳,十遷九敗;墳後有坑絕人丁」這句俗語,也很詳細地描寫了喪葬文化中的一些注意事項。
為什麼古人會對遷墳有如此多的偏見呢?「墳後有坑絕人丁」究竟是什麼意思?
古人相信「落葉歸根,入土為安」這種觀念,遷墳就意味著打破了祖先的安寧,是不被推薦的。
不過這種觀念與習俗還要看地區文化。
我國的部分南方地區就有遷墳的習俗,距離初次下葬3年之後,人們會「二次復葬」。
北方部分地區則很忌諱遷墳這件事,人們認為家中發生不幸的事情,都是墳上有坑導致的。
遷墳必然會出挖掘墳上的土,也就會出現墳上有坑的情況,所以人們認為這是不吉利的象徵。
哪怕是迫不得已遷墳了,也要保護好先人的棺槨,不能見光是基本的。
在遷墳過程中,人們會用不透光的布或者雨傘遮住棺槨,以防陽光照到棺槨。
如果不這麼做,就意味著不尊重先人。
人們相信照看好祖先的棺槨以及墳墓,會得到祖先的庇佑,未的道路來也會繁榮昌盛。
這些都是外在事物對喪葬文化的影響,其實喪葬文化在個人身上體現得更多。
參加葬禮時,要穿著得體,儘量穿深色、單色的衣服,表示對逝者的敬意和尊重。
穿得花里胡哨或者佩戴一些耀眼的手勢,都會被認為是對逝者不尊重的表現。
儘管參加葬禮很容易製造出悲傷的氣氛。
但是在古人看來,過度的哭泣和悲傷都是不好的。
不僅會影響其他人情緒,也是不吉利的表現。
而且,不同地區的喪葬習俗和禮儀差別是巨大的。
在參加葬禮儀式前,最好提前了解當地習俗,以避免冒犯他人或者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恭敬和謙遜的態度,尊重家屬和其他參與者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