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大姐特別生氣,覺得兒子和媳婦這是把自己當傻子看,他們怎麼不按套路出牌,怎麼不多聊幾句?鄧大姐是不知道,兒子和媳婦跟她早已經不在一個境界了。
兒子和媳婦說話做事都非常簡潔,他們早就聊過家庭的事,媳婦知道小叔不靠譜,所以根本不會同意給錢。
而且他們夫妻倆專註學問,更是不會在這種無聊的事情上花費精力。
一句「沒錢」,就是他們的生活態度。
然而鄧大姐卻不懂,她的世界就是普通中年婦女的世界,想偏心小兒子,想要錢,就覺得扯一個名頭要錢,媳婦會跟自己討價還價,最後她撈點好處給小兒子。
哪知道這兩個人根本沒有一句廢話,說來說去就是一句「沒錢」。鄧大姐想挑起他們夫妻吵架都困難,根本無法跟上他們的腦迴路。
最後鄧大姐就演了一出「苦肉計」,摔了筷子,說媳婦不答應給錢,她就住到飯店去。
結果兒子和媳婦紋絲不動。
鄧大姐只好十分丟臉地離開,因為太生氣,走的時候連鑰匙都沒拿,幸好手機裡還有幾百塊錢,不然真的無處可去。
她在飯店住了3天的結果,就是親家母直接「上位」,取代了她的位置。
鄧大姐最後生著悶氣坐車回老家去了,她心都涼透了,想了半天才明白,原來在大兒子和大媳婦的眼裡,自己根本就是可有可無的! 鄧大姐在最後想明白了一部分真相,卻也沒有徹底想通全部的事情。 其實,她對大兒子來說並不是可有可無,反而對於小兒子來說,她才是真正的可有可無。
大兒子的認知水平已經非常高了,不被母親打著親情的旗號捆綁。而且他很願意孝敬母親,妻子和他一樣,心思都用在了學術上,從來不會因為物質生活而和鄧大姐吵架。 他們願意和鄧大姐一起生活,願意給她提供好的養老條件。
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鄧大姐不能破壞他們的生活方式,不能逼他們做不想做的事。 而小兒子呢,他自己不努力,一把年紀了還問母親要錢,明知母親的錢是從哪裡來的,還心安理得地接受,他這才是利用母愛。
如果母親沒有錢給他,他很可能把母親一腳踢開,不想給母親養老。 就算他給母親養老,想必也是處處挑剔,根本沒有能力讓母親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