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曖昧,有「三個月定律」。
從曖昧到確定關系,基本上可以在3個月之內完成;
1個月互相了解,2個月曖昧博弈,到第三個月,誰先沉不住氣誰就會主動推進關系。
如果超過3個月,依舊處於曖昧不清的階段;
很大程度上,必定會有一方陷進去,另一方無所謂。
曖昧越久,傷害越多。
有一位網友留言:
他跟一位女士曖昧了8年時間。
彼此單身的時候開始曖昧,沒有抓住機會;
後來看著對方戀愛,結婚,組建家庭;
盡管保持克制,還是忍不住曖昧。
這對彼此而言,是傷害;
如果感性最終超過理智,又是對兩個家庭的傷害。
跟異性之間的曖昧,出現哪些跡象,就可以確定關系了?
01. 「供需關系」平衡,雙向奔赴更多
曖昧從一開始,並不是平衡的狀態。
有一方主動,另一方被動;
一方付出較多,另一方更保守一些;
一方著急推進關系,另一方比較沉得住氣。
曖昧的供需關系失衡,是什麼狀態?
舉個例子:
你感覺自己被對方「拿捏了」。
失去了你的節奏,失去了你的重心;
你的精力,情感,情緒,完全被對方牽著走。
對方不回你消息,你會胡思亂想;
對方跟別的異性出去吃飯,你內心醋壇子都要打翻了。
這種狀態,就是你處於下風,你處於「供給者」的狀態。
而想要打破曖昧的狀態,更好地推進你們的關系,進入戀愛階段;
就得確保你們的關系,屬於「供需平衡」。
你主動的時候,他及時回應你;
你不主動的話,他也會主動找你;
無論是物質上的付出還是情感上的付出,你們都是相互的。
雙向奔赴的曖昧,本就說明一個問題:
在彼此的潛意識里,想要和對方有一個確定的關系。
曖昧如浮萍,隨風在湖面上漂泊不定;
確定關系就是大樹,紮根在土裡,輕易不會倒下。
供需不平衡的曖昧,即使進入戀愛期,也會有一方始終在低處。